close

  昨日,湖南開展首屆國土資源活動日,向公眾展示全省國土資源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以及國土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狀況。在省地質博物館內,“鎮館之寶”大紅色菱錳礦瑩石晶體讓觀眾大開眼界。王志偉 攝本報訊(記者 章盛莉 通訊員 彭小雲 萬波)地質災害怎麼預報預警?“一張圖”如何管地、管礦?昨日,湖南開展首屆國土資源活動日,來自全省各地的30位公眾代表走進國土資源系統,近距離瞭解國土資源領域的“高精尖”技術。
  地災防治:近1.5萬人組成監測團隊進行巡查
  “野外1號,請報告現場情況。”
  “報告中心,我現在位於猴子石大橋東側邊坡現場。根據現場調查,該邊坡有局部崩塌現象,目前有關部門已進行錨桿加固。”
  “邊坡總體穩定,但要防止碎石塊的掉落,中心建議加裝掛網。”
  昨日上午,在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指揮大廳,地質災害應急中心的工作人員與野外監測人員通過可視電話遠程指揮,對一處邊坡崩塌現場進行了實時監測與處理指導。
  據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負責人介紹,每年汛期到來時,該站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實時監控全省災情,同時派出專業技術隊伍到鄉鎮村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實地指導各級政府開展地質災害巡查、應急和搶險救災工作。目前,湖南已建成了“省市縣”三級聯網實時互通的快速預警組織指揮系統,全省共有近1.5萬人組成監測責任團隊深入鄉村組巡查地質災害。
  地下水環境監測:指引地鐵為白沙井讓路
  “地下水生態環境監測是對地下水的水位、水溫、PH值、微量元素等變化進行實時的動態監測。”該負責人介紹,地下水生態環境監測是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對守護地下水資源起著重要作用。如長沙地鐵1號線在選線論證過程中,根據該站的論證意見,最終決定為了保護白沙井水源地讓1號線繞道。
  目前,全省已建成長沙等7個地下水環境動態監測站和株洲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監測網,布設監測點107個,積累了近30年的監測資料。
  “一張圖”:用地審批提速50%以上
  “‘一張圖’對各類國土資源專業信息進行綜合集成與展示,構建統一的綜合監管平臺,相當於全面展示國土資源狀況的‘電子沙盤’。”昨日,在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30位公眾代表通過國土資源“一張圖”歷年影像對比,在1分鐘內看到了梅溪湖5年翻天覆地的變遷歷程:2009年,梅溪湖還是一片田地;2010年,梅溪湖的輪廓已初具雛型;2011年,梅溪湖初步蓄水,湖畔道路開始修建;2012年,蓄滿水的梅溪湖展露芳姿;2013年,梅溪湖周邊的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
  據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負責人表示,以國土資源“一張圖”為基礎,可實時在線獲取管理各個環節的信息,強化綜合分析,實現國土資源全覆蓋、全流程的動態監管,對每一塊土地的“批、供、用、補、查”和每一個礦業權的審批、開采等進行實時全程監管。據悉,通過“一張圖”系統,用地審批的時效由30個工作日提升到11個工作日,平均審批時效可提速50%以上。  (原標題:1分鐘縱觀梅溪湖5年變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f61qfyed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