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已停辦兩年的“中秋品棗”活動,觸痛社區居民敏感鄉愁——
  本報訊 (袁婧 記者 阮長安)成都市青羊區棗子巷因棗子而知名,但現在社區居民卻吃不上自家產的棗子。中秋前夕,棗子巷社區邀請街坊鄰裡相聚一堂話中秋、敘團圓,所用的棗子是頭一天從市場上買來的。
  棗子巷社區黨委副書記陳世蓉告訴記者:“過中秋吃棗子,是棗子巷的習俗。”9月5日,停辦兩年的社區街坊鄰裡“中秋品棗”活動恢復舉行,現場來了100多名居民,社區“愛棗樂團”表演了自編自導的歌舞,工作人員還端上月餅和大棗請大家品嘗。
  “甜,好吃。”年過六旬的社區居民童鳳敏從果盤裡抓起幾顆棗子,笑眯眯地邊吃邊說,“棗子巷過中秋節,怎能少了棗子?”12盤大棗,幾分鐘內被大家分完。
  類似的“中秋品棗”活動,棗子巷在2010年和2011年舉辦過。當時社區和城管一起,從巷口的棗樹上摘了幾十斤棗子,免費給社區居民品嘗。隨後幾年棗子越結越少,加上路人偷摘,棗子還沒成熟便所剩無幾。到2012年,因為棗樹棗子稀落,這個活動也辦不下去了。
  “不少居民向社區提意見,希望恢復‘中秋品棗’活動。”陳世蓉說,順應居民的期望,社區決定今年恢復“中秋品棗”活動,為大家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過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但讓她感到遺憾的是,這些個大、味美的棗子,並不是棗子巷自產的,而是為了應急去市場上買來的。
  68歲的關昆雲已在棗子巷居住30多年,她告訴記者,棗子巷原來滿街棗樹,一到中秋,或紅或白的棗子掛滿一條街,甚至在自家窗戶邊伸手就能夠到樹上的棗子。10多年前街道拓寬時,原來的棗樹大多被移走,後來補種的一批也陸續死去,目前僅剩13棵。清潔工陳大姐說,今年這13棵棗樹結果不少,但“常被人惦記”,打此經過的人都喜歡伸手摘一兩個,還有人半夜持竿打棗。一來二去,等到中秋前後,棗樹已不見棗。“看著棗樹吐芽、開花,棗子慢慢長大、變紅,然後就沒有了。”嘮起這個話題,陳大姐顯得傷感。
  據瞭解,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這些棗樹已成為行道樹的一部分,但沒有專門管理,也沒有驅蟲打藥,結的棗子品質比不上市場上賣的。“我們買棗辦活動,無非是想讓棗子巷的文化記憶能夠延續下去。”陳世蓉的言語中頗有些無奈。
  作為棗子巷的老居民,關昆雲對本報民情熱線記者的感嘆更代表了社區居民的心聲:“如果沒有棗子,棗子巷還是棗子巷嗎?”
  (原標題:棗子巷何以靠買棗應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f61qfyed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